每日焦点!“三大机遇”来了!开放苏州亮出了一套组合拳-凯发一触即发

 每日焦点!“三大机遇”来了!开放苏州亮出了一套组合拳-凯发一触即发 
每日焦点!“三大机遇”来了!开放苏州亮出了一套组合拳
发布日期: 2022-11-09 15:34:56 来源: 央广网

苏州,江海交汇处、“海丝”起锚地,自古不畏岸限,开放是融于血液的基因,是深入骨髓的禀赋。

苏州,身处长三角、放眼全世界,永远有一股勃发进取的“开放之势”。苏州的每一个动作,都成为投资者观察开放中国的重要窗口。


(资料图)

11月7日,一场进口贸易促进大会在苏州举行,一批世界级企业云集,全球产业界的最新脉动引人瞩目。会上,30家外企获评苏州市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90家外企获评对苏州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外企。他们来自苏州1.8万家外资企业,他们用真金白银给苏州投下了“信任票”。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大会上,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向广大中外客商、投资者亮出了扩大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把提升进口能力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把优化进口贸易结构作为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把打造生产+“总部、研发”双基地作为跨国公司与苏州双赢的战略选择;把构筑“最佳比较优势和最优营商环境”作为吸引跨国公司投资兴业的不懈追求。

强进口、优结构、双基地、筑优势,面对国际环境的复杂严峻性和诸多不确定性,苏州用清晰的路径、饱满的诚意和务实的举措,释放坚定的确定性和坚实的可靠性。

从中不难看出,这是苏州这个外向型经济的“优等生”,又一次向新目标发起了冲击。这份战略勇气,显然源自于改革开放40多年来苏州以开放强市获得的发展奇迹,与其说是环境倒逼,不如说是一种内生驱动和发展自觉。

苏州的这套组合拳,无疑是一次迅速的响应,并精准把握住了“共享”这个密钥。推动外资、外贸、外企“三外”重新焕发活力,苏州也正在进入一个优化存量、扩大增量、激活流量的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发展新阶段。

提升进口能力,让双轮驱动更强劲

先看一组数据,自首届进博会以来,苏州交易分团采购商注册数、成交额以及专业观众报名人数已连续四年位居江苏第一。今年,苏州企业的参展热情似乎十分高涨,56家企业参展、2800多家企业采购,截至11月7日中午12时,第五届进博会苏州交易分团已实现意向成交金额13.8亿美元,超过去年进博会12.2亿美元的总意向成交额。

买买买和卖卖卖,是贸易的一体两面。

历经40多年“出口带动”为主的发展模式,2021年,苏州进出口总额达到3900多亿美元、其中出口2300多亿美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四、第三。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价格优势,生产和出口产品,换取外汇、积累资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苏州取得了巨大成功。

但是,量积累到一定阶段,必须也必然呼唤质变。从贸易结构分析入手不难发现,苏州是一个贸易顺差城市,很长一段时期是“为出口而进口”,与强大的出口能力相比,提升进口能力日益迫切。进口能力不仅有进口贸易需求,更是对众多贸易主体、贸易平台集聚,强大口岸支撑能力的综合考量。

只有将“开放型经济”升级为开放型“创新经济”,通过开放为创新赋能、通过创新促开放提升,实现双向互动,才是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开放新路。这是量转质的发展要求,也是量提质的必然途径。

为此,苏州已经开始重点布局:一是集聚高端资源。依托进博会等国际化平台,引进培育更多贸易型总部、龙头型进口企业等,从“卖全球”为主转向“买全球、卖全球”并重;二是整合优势资源。苏州加快组建港航集团,深化与沿江沿海港口和自贸区联动协作,带动苏州港一体化发展,花大力气提高城市进口服务能力。

走出“舒适区”,在优结构中转型攀升

下个月,苏州将迎来第三届“双十二苏州购物节”,“买go全球”进口商品展销、“新品首发季”等活动也将逐一登场。无论是“双十二”,还是“买go全球”,苏州全方位发力的“消费”,在于进一步承接进博会、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等溢出效应,更在于通过培育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首店经济、首发经济,加上张家港、昆山和苏州工业园区国家级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苏州不断“扩大高端消费品进口”可谓雄心勃勃。

“出口大于进口”“进口是为了出口”,这是苏州外贸结构的显著特征。曾经的先发优势,能不能持续保持?苏州必须走出“舒适区”,打破老套路,在优化进口结构上下功夫,形成以终端消费品为主、涵盖多个类别的进口产品体系,实现促进消费升级、改善供给质量的目的。苏州还不断鼓励企业扩大对先进技术、重要设备和关键零部件,以及低污染、紧缺型、资源性产品的进口。通过支持在苏州跨国公司整合进口相关环节,打造从国际采购到自营销售的一体化进口业务平台,推动货物贸易优势向服务贸易转型。

11月6日在苏州举办的中新合作服务贸易创新论坛,重点围绕数字贸易、离岸贸易、跨境电商等前沿领域推动对接合作,这些都是苏州未来转型服务贸易的着力点,是苏州始终在思考、不断在进军的贸易新蓝海。苏州始终保持与新加坡最紧密、最牢固的合作关系,截至2021年,新加坡在苏州工业园区投资了404个项目,注册外资43.5亿美元。苏州工业园区依托中新合作这个重要平台,将之作为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不断巩固提升各领域合作成果,推动服务贸易规模稳步扩大,贸易结构持续改善。今年1至9月,园区实现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同比增长14%,有力推动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当下的苏州,固定资产投资的35%、地区生产总值的60%、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0%均由开放型经济直接提供,外贸依存度达到126%,如何让开放型经济这个最大存量带动更多优质增量?苏州正不断拉长进口这个相对“短板”,做优服务贸易这个相对“弱项”,推动国外资本、技术、载体、项目第一时间、第一速度向先导产业、终端消费集结,加速外资在更优开放环境下深度参与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大力支持本土企业用新技术打造服务贸易交易促进平台,实现“卖全球”向“买全球”,“生产全球”向“服务全球”的华丽转身。

构筑最佳比较优势,打造“双基地”新引擎

今年以来,空中客车、霍尼韦尔、伏图拉、蔡司等一大批总部型、研发型外资项目落户,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持续投资苏州、深耕苏州。截至目前,苏州已集聚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171家、市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227家。在5月16日举办的江苏省外资项目云签约活动上,苏州项目占全省四分之一,获授牌的省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占比超过一半。

外资持续加仓,预示着“投资即价值”的恒力,在苏州更加彰显。近年来,随着制造能级的不断提升,一种新的“旗舰型”投资模式正为苏州发展注入新动能。“生产 总部”“生产 研发”双基地,日益成为跨国公司投资苏州的重要形式和优选模式。他们普遍感受到,在苏州的厚实稳固的产业版图上,落子“双基地”具有独特优势和价值增益:一方面,生产牵引的需求性传导,让研发更贴近客户和市场的真实反馈,决策就更加精准快速;另一方面,最先进的技术和研发成果,往往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应用场景、找到目标群体,加速了产业化、市场化进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州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正从相对低廉的成本优势,转变为中高端制造的产业配套和庞大的市场规模优势。苏州顺势而为,充分发挥产业结构稳、吸附效应强、抗风险能力高的鲜明优势,全力吸引更多国际资本、知名企业,持续加码苏州,共同壮大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先进材料等产业创新集群。实施外资总部经济专项政策和外资利润再投资等系列支持举措,吸引更多跨国公司在苏州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结算、贸易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推动外资加工制造企业向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关键零部件全球分拨配送中心和全球维修服务中心等功能性机构延伸。

如今,资本眼中的苏州魅力,还在一点一点四向延伸。地处长三角核心区域,特别是随着通苏嘉甬铁路、海太长江隧道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加快建设,苏州港深度参与共建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苏州正成为长三角重要的枢纽中心城市、支撑中国纵深开放的重要前沿阵地,为跨国公司分享中国大市场的提供了绝佳区位。

苏州的最佳比较优势,成为全球投资者们的共识。作为中国制造重镇、全球制造基地,苏州拥有完备的制造业体系和强大的产业配套能力。同时,苏州通过打造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集聚更多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为跨国公司发展配置最好的要素组合。通过优化空间布局,推动“产业在沿江布局、创新在城区集聚”,规划建设环太湖科创圈、吴淞江科创带,重点打造高铁新城、太湖新城、太湖科学城等重要节点,为跨国公司发展提供更好的承载空间。通过做强中新、中日、中德以及自贸片区等开放平台,对接rcep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为跨国公司营造更为稳定的投资预期。通过不断改善宜居环境,让山水的灵秀、人文的灵动、创新的灵感在这里相互激荡,让生活在苏州感受到更多幸福。通过数字苏州建设,深化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你永远可以相信苏州”成为经久不衰的城市口碑。

跨越山海,共赢未来!苏州正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以自我发展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打开“共享未来”的机遇之门。(苏怡)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本月热门新闻
资讯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