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南通3月13日消息(记者杨梦奎 通讯员卞建云)他坚持两元补胎不涨价,二十年如一日免费为老年人、残疾人修理代步车;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他毫不犹豫捐出自己辛苦修车赚的5万元;他用勤劳的双手操劳着小家庭的幸福,用淳朴、真挚的心演绎着“人间有信”,用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诠释着普通百姓的守望相助和家国情怀。他就是赵兴实,今年74岁,江苏南通海安经济技术开发区油坊头村村民。
修车老人赵兴实(央广网发 通讯员供图)
(资料图)
二十年补胎不涨价,免费为特殊群体服务
赵兴实本是南平坩埚厂的一名普通工人,因为有修车的手艺,当邻居、同事的自行车有些小问题的时候,他都热心相助。年岁渐长从工厂离开后,他到一处私企当保安,一来打发时间,二来也可贴补家用。后来老房子拆迁,安置房离上班地点远了,赵老便将流动修补车胎作为每天的日常,维持生计。
赵兴实补胎的费用是两元,这是他坚持了二十年的收费标准,这“两元钱”,源自赵老二十年前对自己许下的诺言。当时,同村一位残疾人的轮椅坏了,辗转打听到赵兴实会修车,便请他帮忙修理。修理的过程中,赵兴实了解到这位残疾人生活比较困难,加之行动不便,让人十分心疼。从那以后,他就给自己修车制定了“三个一律”准则:老年人、残疾人代步车和轮椅一律免费维修;大修小修,一律2块;外出救援一律不另外收费。这个准则,他一坚持就是20年。
如今,大部分人都是以电动车代步,需要修补车胎的人寥寥无几,赵老的顾客大多是残疾人、独居老人,费用都是免费。有人劝他涨点价、收点钱,他说:“这是我自己许下的诺言,我涨价了,就成了不守信用的人,我算的是‘诚信账’。”
他坚守的,是心中的悲悯之心、友善之意,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真实写照。
从五十元到五万元的倾囊相助
二十多年前,赵兴实得知同村村民金荣宽家的孩子得了白血病,便将自己身边仅有的五十元钱送去,希望能尽绵薄之力。虽然只是小数目,但是当时赵兴实自己家里经济拮据,那五十元是他当时的“全部身家”。尽可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拉别人一把,是淳朴的赵兴实心中立下的又一信念。
这么些年来,不管村里哪户有需要,老赵都会慷慨解囊,倾力相助。补胎之余,他还会买上一些水果、牛奶之类的去探望村里的抗战老兵、空巢老人和困难家庭。“他们有些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子女又不在身边。我作为老朋友常去看看他们,陪他们唠唠嗑,帮他们鼓劲打气,生活上能帮一点是一点。”说起这些,赵老眼含笑意:“我对自己说过要帮助更多的人,说话要算话,这也是一种诚信。”
2019年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打破了人们迎新的喜庆祥和气氛。看着那些让人揪心的新闻,赵老内心不能平静。2020年2月26日上午,赵老在老伴儿储祥美的陪同下来到海安市红十字会,拿出鼓鼓囊囊的手提袋,把里面装着的钱一股脑地倒在了桌子上。“这里总共是5万元,都是我修补车胎挣的。每天看到电视里播的令人揪心的疫情新闻,自己也帮不上啥忙,捐这些钱,是我的心意。”谈及捐款,赵老用最质朴的话语轻轻带过:“我去不了一线救人,唯一能做的只有捐款了,只是捐得不够多……”
最终,工作人员留下了两万元,按照修一个车胎2元计算,两万元需要老赵弓腰屈背修补1万只车胎。而他从作出决定到捐款只用了两天时间。
如今,赵兴实还积极报名成为了一名“580志愿者”。小区道路不平整,他就悄悄地自费修理;村里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他也积极主动参加;他还组建了“爱心集结”微信群,引领了更多爱心人士参与到志愿服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