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凯发一触即发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凯发一触即发 
殷商北境的旧迹:商朝灭亡前,北京昌平存在一个食人部落?
发布日期: 2023-08-24 14:52:21 来源: 腾讯网

在电影《封神第一部》里,故事起点发生于殷商的北方。冀州侯苏护和北伯侯崇侯虎,在原著中都代表了殷商的北方势力。

在真实历史里,殷商在北方的势力范围一直伸延到现在的北京、河北北部和辽宁西部。北京昌平就曾出土了商代遗存,而且还惊人地发现了“食人”的迹象。


(资料图)

张营遗址:商朝的北部边境

张营遗址,位于北京市昌平区中心以东4.5公里,十三陵景区的南侧。1984年,北京第二次文物大普查中,在张营发现了夏商周时期的遗址。

经过多年的挖掘清理工作,考古工作者在张营遗址发现了几百个早期青铜文化的灰坑、房址、陶窑、墓葬、灰沟、灶址等文化遗迹,先后出土了完整或可复原的90件陶器、334件石器、10件玉器、17件青铜器、约30件骨器和角器等文物,还有大量的骨骼标本。

从年代来看,张营遗址主要是从夏代到商代中期。张营一期,属于大陀头文化(又称夏家店下层文化大陀头类型),时间相当于夏朝。张营二期,出现了不少二里岗上层文化(商文化)的器物,时间相当于商朝早期。张营三期,则出现了二里岗上层文化与朱开沟等北方文化的混合迹象。

总体来说,商文化在张营遗址一直没有占据主流地位,但文化影响十分大,大量的陶器、青铜器、玉器等都带有商文化的特征。因此,张营遗址被认为是“商代的北部边境”,是中原和北方文化混合交织的地带。

在燕山南麓地区,考古工作者发现了很多类似遗址,文化特征与张营遗址存在相关延续性,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西周早期。

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三千多年前的北京地区,虽然不是商朝中央的直接控制区,但存在一些受商文化影响的方国和部落,与商朝中央存在进贡或贸易的关系。用《封神榜》的话来说,这些人就是商朝的“北方二百诸侯”。

商文化的另类特点:食人

张营的陶器和青铜器等文物,只包含了一部分商文化的特点,另外也包含了大量北方文化特点。但是,张营遗址却惊人地出现了另外一个商文化的特征!这个特征非常另类,那就是“食人现象”。

我们知道,商朝时曾出现了大规模的人祭活动。考古发现,商朝人祭的规模之大可谓“空前绝后”,远远超过更早的龙山时代和夏朝,后来的西周更是大量取缔了“人祭”,直到逐步消失。

“人祭”并不是人殉,后者属于陪葬仪式,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而人祭是将“杀人牲”的方式,作为祭祀、占卜、建筑奠基等活动的一个内容,这个传统起源于龙山文化,商朝则达到了顶点。

在《封神第一部》中,我们就看到了一个镜头:纣王面对天谴,对比干表示要用“一百人牲”祭天,不行的话就用“一千人牲”。这段剧情,可以说是商朝的独有情节,在后来的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

而“人祭”的一个附带产物,就是“食人”。《封神榜》里,伯邑考被商纣王杀死做成肉饼,其实是真实历史记载,反应的也是商朝流行的食人习俗。

考古工作者经常在商文化遗址内发现“食人”现象,例如在青铜容器内出现的头骨,以及在灰坑内发现的大量人骨残渣混合在食物废弃物内。河南、陕西、河北的多数殷商文化遗址,都能发现类似的考古现象,但同时期的“非殷商文化”却很难少见。

但是,考古工作者在北京昌平的张营遗址,竟然发现了数量相当不少的“食人”迹象!

在厨余垃圾里的惊人发现

笔者在《翦商》这本书里,看到作者李硕谈到了张营遗址里出现了“食人”迹象,因此特意翻看了《昌平张营——燕山南麓地区早期青铜文化遗址发掘报告》。这本报告只是简单提及了“食人”的话题,但发掘报告的一些细节内容却触目惊心。

在张营遗址出土的人骨,只有一个完整躯体来自葬,其他的全都来自灰坑,也就是远古人的垃圾坑,而且这些人骨全部是碎片。

不仅如此,这些人骨碎块都混在了厨余垃圾里。最直接的证据,就是这些人骨碎片是与动物骨骼碎片混合在一起的,正常埋葬不会是这样。所有的骨头都被砸开过,还有部分人骨被做成骨器,主要是用股骨做成的骨锥(而且是用坏后丢入灰坑)。

在发现的60块人骨中(2块属于夏代,58块属于商代),竟然有32块被火烧灼过,动物骨骼被烧的比例只有9.8%。被烧的骨头,包括头骨、肋骨、肢骨和下颌骨。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我们可想而知。

由于骨头非常破碎,多数很难鉴定性别和年龄,但鉴定出的一部分包括了40岁的成年人、20来岁的青年、十几岁的少年,以及多名幼儿。其中一块颌骨通过刚刚长出的乳牙,识别为9-11月的婴儿。

《翦商》作者认为,张营遗址的食人行为,与真正商人的关系不大,很可能属于本地的固有传统。但是在商朝时代,类似的食人现象在“非商人”族群里十分罕见,张营可谓是特立独行。

笔者个人认为,张营的这种食人传统,很可能也是受到商人的影响。张营遗址发现了不少青铜器和青铜铸造工具,在当时属于非常先进的技术,明显是商人传入的。而“人祭”的传统,也与夏商时期的青铜铸造风俗存在密切联系。

由于拥有了青铜工具和兵器,张营的部落人群在周边地区占据了一定军事优势,因此能够杀死和捕获大量敌方人口。与此同时,商文化青铜铸造技术也很可能顺便传来了“人祭”和“食人”的风俗,从而留下了张营遗址里的这些残忍遗存。

食人部落的结局是什么?

那么,张营部落的人群后来结局如何?张营遗址的年代截止到商代中期,但是燕山南麓还出现了大量类似文化的遗址,时间能够持续到西周早期。

从这些迹象看,这些“商朝北境”的方国或部落,最终在西周初年被燕国消灭,或者迁移到更遥远的北方、东方或西方。

值得一提的是,燕国早期都城遗址——琉璃河遗址,就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距离张营遗址仅有70公里。在琉璃河遗址,考古发现了燕国早期居民包含一部分殷商遗民的证据,这些殷商遗民是随着燕国分封,从殷商旧都朝歌迁移而来的。

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文明程度,琉璃河的燕国人要远远高于张营人。即使是燕国的殷商遗民,后来也逐步杜绝和遗忘了人祭传统,以至于史书都不曾记载这些血腥的殷商传统,更不记得北京地区在古代竟曾出现过“食人部落”。

也就是从燕国开始,北京地区才真正开始发展为一个高度文明的大都市。(作者:陶慕剑)

关键词:
24小时热点 精彩推荐
本月热门新闻
资讯新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