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京46 处片状地名以及513 处胡同被列入保护名录|天天信息-凯发一触即发
6月1日,据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消息,北京市政府批准将513处街巷胡同和46处片状地名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今起对社会公布。
2022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组织筛选并公布了《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街巷胡同 第一批》名单。首批名单收录了598处历史传承稳定、文化底蕴深厚的街巷胡同类传统地名。2023年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又会同东城、西城区人民政府,对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进一步评估,筛选出国兴胡同等 513 处街巷胡同和天安门广场等 46 处片状地名,列入首都功能核心区传统地名保护名录。
对于一些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有过调整的地名,为更完整传承历史文化,本着“兼容并包”的精神,在现用传统地名后面括注原名,如惜薪胡同由惜薪司胡同简化而来。惜薪司是明代内廷四司八局之一,负责内廷所需柴炭的采办、转运与储备,深刻影响着当时社会与民众生活。1965年简称为惜薪胡同。此次传统地名保护名录从历史文化角度,将新旧名并列,形式为“惜薪胡同(惜薪司胡同)”,其他如福祥胡同(福祥寺胡同)、正觉胡同(正觉寺胡同)情形与之类似。
与第一批相比,此次入选保护名录的街巷胡同地名充分体现了“尊重历史,兼顾古今”的特点,地名出现年代包括了明清民国直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命名的比例大增。这类地名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由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地标性建筑衍生命名。如北京站街,北京火车站是向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的首都十大建筑之一,站前道路也被命名为北京站街。其他如体育馆路、展览馆路、美术馆东街等也是由当时地标性建筑衍生命名。二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形成的街巷道路名称及老城原有街巷地名的规范调整,前者如龙潭街道的幸福大街、光明中街、福光路等,主要集中于南城地区。1949年以前,这些区域荒草丛生,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此相继建成居民住宅楼区,梳理水系、改善环境、兴建道路;后者如安定门街道国兴胡同、北新桥街道育树胡同等。
此外,保护类型还新增“片状地名”。天安门广场、东四、西四等片状地名是北京传统地名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较强的空间指位功能,也承载了重要历史文化意义。为积极稳妥推进片状地名保护,编制团队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结合片状地名产生时代、影响范围大小、历史文化丰富程度等因素,初步筛选出46处片状地名列入保护名单。从片状地名核心位置(地名原点)看,大部分列入保护名录的片状地名位于中轴线上或沿中轴线对称分布。位于中轴线上的,包括永定门、前门、天安门、地安门、鼓楼等;沿中轴线对称分布的如左安门对右安门、广安门对广渠门、建国门对复兴门、东单对西单、东四对西四、东直门对西直门等。
目前,首都功能核心区已有1157处传统地名纳入保护名录,包括1111处街巷胡同名称、46处片状地名,基本实现了《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中提出的保护1000余条胡同名称的要求。
据了解,为继续完善传统地名保护,实现传统地名动态评估和名录有序调整,按照《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规定,今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可以向所在地的区人民政府申报、推荐保护对象,依规定流程进行批准、公布。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樊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