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夏瑾)为推动中国脑科学发展,惠及更多脑部疾病患者,3月25日,“探索生命意识 解密大脑语言——2023全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在北京举办。国内近50位脑科学、脑疾病临床诊疗研究、心理学研究,以及科研转化领域的专家,围绕近红外临床及科研应用,探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发展方向,共话精准检测和诊断的全新图景。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长聘副教授汪待发博士在专题报告中表示,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作为一种非侵入式脑功能成像检测技术,目前已从传统的低通道、双波长及单一脑区向超百通道全脑成像、多脑区、便携性、三波长、分时采集、超静音、多模态联用等方向发展。汪待发介绍,中国首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已于2021年正式发布,该共识介绍了近红外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卒中神经康复、精神疾病、儿童发育障碍及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领域的临床应用价值,旨在指导fnirs(近红外光谱脑功能成像)在临床的规范应用和结果的合理解读,更好地服务临床。
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李增勇教授在《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及脑卒中康复应用》专题报告中分享了外周磁电刺激、肢体运动训练及针灸三个临床研究。他说,近红外脑功能成像为脑卒中患者提供了一种无创、实时、动态重复的脑功能检测方法,可为临床康复方案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并可实时反馈康复干预疗效,反应和判断神经功能重建情况,在指导和优化康复方案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3全国近红外脑功能成像前沿技术应用高峰论坛现场。主办方供图
论坛期间举行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老年认知障碍多模态评估与智能康复系统研发-临床应用示范中心”授牌仪式。本次论坛由慧创脑科学医疗装备长三角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丹阳慧创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承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